2020年北斗產業發展聚焦!
據央視網消息,用于發射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,在臨近發射前的測試過程中,發現產品技術問題,發射任務推遲,發射時間待定,不少網友表示好事多磨,的確,我們決不能讓火箭和衛星帶著絲毫問題上天。
話說回來,近期很多北斗領域的從業者,都在關注北斗產業未來發展方向,今天頭條小編就來帶大家深入探討一下,2020北斗產業發展前沿觀點,聚焦北斗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和看點。
2020年北斗/GNSS產業的三大看點
看點一:2020年將迎來北斗產業全球化市場化大發展的黃金期。 隨著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的建設完成,要充分利用好北斗二號和三號的系統基礎,特別是北斗三號的技術優勢,全面推進其七大服務:基本導航服務、地基增強服務、星基增強服務、全球短信通信服務、區域短報文通信服務、搜索救援服務和精密單點服務。 通過標配化等積極有效措施,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強勢,迎接北斗產業發展的黃金期,實現“十四五”期間的產業核心產值和帶動產值的數量級式的增長。 看點二:2020年將迎來“北斗+"到"+北斗”深化發展的變革期。 “北斗+"主要強調北斗技術本身的發展應用,而“+北斗”是以各行各業的需求為前提,充分利用北斗技術為產業轉型、升級改造、換代更新、跨越發展服務。 由此可見,是在科學技術革命的基礎上,推進產業經濟和社會發展,這種深化融合發展趨勢是時代的要求。 所以從2020年開始,應積極部署“中國服務2030”行動計劃,再利用十年左右時間,推進時空信息服務產業全面發展,打造中國服務國家品牌。 通過推動整合與融合發展,打造一批中國北斗時空智能服務領域的領頭羊公司,形成良性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,引領智能信息產業大發展。 看點三:2020年將迎來以導航與通信融合發展的實操期。 融合是信息社會的主要特征和發展大趨勢,技術融合、產業融合、跨界融合,成為大趨勢,而首當其沖的應該是導航與通信的融合,導航離不開通信,通信離不了定位,兩者的結合是必然趨勢。 特別是在5G的部署發展過程中,要充分利用現有的,包括導航和通信資源在內的各種資源,著力打造時空多信源、感知、傳輸、服務一體化網絡,運用眾籌眾包眾創模式,群策群力地推進基礎設施建設,將服務提供商、消費用戶群納入進來,實現共建共享共贏,這將是融合發展的重大創新。
打造北斗產業生態體系,贏得產業發展優勢
產業生態體系一般是由產業生態環境與產業生物群落兩部分組成。 產業生態環境是指以產業為中心,對產業存在和發展起制約和調控作用的環境因子集合,如法律法規、產業政策、市場需求、標準與知識產權、投資者、相關產業情況、宏觀經濟情況等都是產業環境的一部分。 產業生物群落是產業生態體系的核心,它是由相互間存在物質、能量和信息溝通的企業、機構、高校等個體,以及產業聯盟、產業園等組織所形成的整體,如客戶、供應鏈、生產者、流通者等參與實體。 當前,北斗應用產業生態體系初步形成,其要素包含用、產、學、研、金、管六大方面,各要素之間相互協同共生,形成了自身技術鏈、產業鏈、價值鏈的循環發展關系。 同時,通過與其他產業要素的整合與融合,與其他產業如5G、互聯網、物聯網等技術鏈、產業鏈、價值鏈的交叉與交融,正在形成新的產業群落及其新的產業生態環境。
打造北斗產業生態體系的目的就是要獲取產業競爭優勢。
從近期來講,當前北斗應用產業已經進入技術融合、產業融合發展階段,當前存在問題以及可能面臨的新問題,都需要通過構建和完善產業生態體系來徹底解決,從而形成產業自身良性循環發展的基礎優勢。
從中遠期來講,北斗產業已經走出國門,將向著市場國際化和服務全球化的目標邁進,在這一過程中必將面臨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競爭。
從本質上講,這就是北斗產業生態與其他GNSS產業生態的競爭,誰能率先建立完整的產業生態體系,誰將在競爭中占據優勢,并取得產業發展的先機。
因此,必須積極開展研究和做好頂層設計,著力構建和打造具有整體性、開放性、競合性和豐富性,形成技術鏈、產業鏈和價值鏈良性循環的北斗應用產業生態體系,并通過融技術、融網絡、融終端、融數據,與其他領域真正實現產業融合與協同共生,不斷擴大已有市場,催生新的市場,從而在全球四大GNSS系統產業生態競爭中贏得先機,形成優勢,占據主動。
構建綜合時空體系
當前,衛星導航應用已涉及國家安全、國民經濟和社會民生的方方面面,應用范圍之廣,程度之深,讓人始料不及。 但我們在看到衛星導航巨大作用的同時,也應注意到它的脆弱性,實現應用服務效益最大化和系統脆弱漏洞最小化。 引發2019年7月伽利略系統大癱瘓的一個重要原因,就是地面工作人員在進行系統維護期間犯下失誤,使得“伽利略”系統所有在軌的22顆衛星,在近一周的時間內連續發送錯誤坐標,衛星導航系統的脆弱性可見一斑。
有鑒于此,未來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發展,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北斗三號系統的優勢,充分利用產業發展的良好基礎,運用“+北斗”思維,推動各行各業主動應用北斗,不斷擴大北斗應用的廣度和深度,實現北斗應用服務效益最大化。
另一方面,要進行多種多樣的備份和替代技術,以及系統解決方案的研究,持續推進北斗系統的保護、優化、增強發展對策與策略,不斷提升其完好性、可靠性、可信度和精準度,把北斗系統的脆弱漏洞影響降到最低,保證北斗應用及服務的可靠、精準、安全、智能。
為實現北斗系統的脆弱性影響最小化和應用服務效益最大化,要在加強多系統兼容和多頻率使用、加速北斗向綜合時空體系的演進、建立完好性監測和防干擾&反欺騙的組織與行動體系,以及在推進北斗與各種技術的融合應用等方面真正行動起來。
大的方向主要為以下四個方面:
1、要在用好用足北斗系統資源和優勢能力的基礎上,持續開展導航信號體制方面的創新研究,充分做好北斗與其他GNSS系統間的兼容與互操作;
2、要大力推進綜合時空體系建設,通過星地一體、通導一體、室內外一體等,實現從深空、天空、地面、水面到水下的泛在、綜合時空服務能力;
3、要加強衛星地面信號的監測與評估,建立抗干擾防欺騙的集成融合系統,采取緩解消除行動措施,不斷提升系統的堅韌性;
4、不斷推進北斗技術與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區塊鏈、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應用,運用“+北斗”思維,鼓勵各行各業主動應用北斗,把“北斗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”這句話落到實處,把傳統產業背后的市場變成一個個的北斗新興市場,不斷拓展北斗應用的深度和廣度,最大程度發揮北斗的賦能價值,借此實現北斗應用效益最大化,推進無所不在的時空服務,打造領先世界的中國服務國家牌。
本文轉自 北斗頭條
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!